《中國行 2015 – 拿車牌記》__陳柏齡(71)

每年返鄉,必有一事困擾著我:「沒有中國車牌開車」。Licence 2

中國的公路交通發展達世界水準,莫說珠江三角洲,就算全國各地,高速公路已經是四通八達,如果不能開車,實属憾事。自駕遊覽湖光山色,是在西方久住陪養出來的文化。

友人勸告,在國內駕駛情况復雜,你年過六旬,道路不熟,開車會有危險,坐的士地鐵, 叫uber為妙。

我偏不服老,總覺得自己才三十出頭。趁在廣州逗留十天的機會,我決定辦手續拿中國車牌。  閱讀全文 

《給七一屆同學的信》__陳柏齡(71)

作家董橋談回憶:

「人不要亂採記憶的果實,怕的是弄傷滿樹繁花。有些記憶刻得像石碑,一生都在;有些記憶縹緲得像煙水,似有似無;另一些記憶卻全憑主观意願裝点,近乎杜撰,弄得真實死得寃枉,想像活得自在,而真正让生命豐美的,往往竟是遣忘了的前塵影事。那是潛蔵在心田深处的老根,忘了澆水也不会乾枯。」
 
華仁書院的記憶是潛蔵在心田深处的老根,忘了澆水也不会乾枯。
 
前言
 
親愛的朋友,承蒙同學愛護,不嫌我文筆粗俗,有失斯文。囑咐我為七一界校友2016年重聚寫第一篇文章。務求拋磚引玉,引起共鳴。我膽戰心驚,多日來不知如何下筆。突然間,腦袋靈光閃動……

《燕塘拜山》__ 陳柏齡(71)

《燕塘拜山》Canton_cemetery
父親與爺爺的山墳在烈士「銀河公墓」對面,三號地鐵「燕塘」站。他們葬在「基督教墳場」。
多年前,父親的墳墓從香港「歌連臣角」遷回廣州,與他的父親同葬一處。這是我的主意。
廣州的親人迷信透頂。他們清明掃了墓,就不可以再掃一次。所以我年年都是單獨一人拜父親山墳。

《粵語方言詩》__岑建成(71)

現今全球使用粵語人口約有一億三千萬(非正式統計),粵語本身的聲調相當複雜豐富而又富于變化,也完整地保留了漢語的入聲,廣州話聽來亦悅耳動聽,用來朗誦唐宋詩詞,更是原汁原味,寧舍唔同。
以粵語入詩者,清末民初有何淡如,譚臥樓及廖恩燾。廖恩燾,據羅慷烈老師考証,生於1865年,廣東惠陽人,廖仲愷胞兄,曾任駐外多國公使領事,他也是陳香梅的外公,1954年卒于香港。廖精通中西語文,據說九歲時遠赴美國加州升學,從1924 年開始,寫了很多集合粤語、白話、文言的三及第詩,嬉笑怒罵,雖間或失之俚俗,但在省港澳傳播極廣,這些粵語詩,在他手上玩得融合又生鬼有趣,廣東人讀之會引發會心微笑,” now 鬆” 則因語言隔閡,便不知所云了。(但胡適到廣州時也曾入鄕隨俗寫了一首粵語詩噃,見下文)。
廖恩燾抗戰勝利後居香港,曾和劉伯端、羅慷烈(我的港大中文系老師)、王韶生等在堅尼地道廖仲愷故居組成 「堅社」,填詞唱和,自得其樂。(與會者包括張紉詩這位女詩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