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時代思潮 (5) 江紹倫

智慧箴言

            我提起美國作家亨利‧阿爾福德(Henry Alford)的近著《向老人尋找智慧》(A Search for Wisdom from Old People)和《曠野智慧的21世紀意義》 (Wilderness Wisdom for the Twentieth Century)兩者都說明,節儉和孝順父母都是古今各民族的恆定德行。德斯蒙特的新書《古希臘人對貧窮的讚美》(The Greek Praise of Poverty),更對今天消費主義社會提出反面譏諷。

            節儉(thrift)是人們尊敬大自然和生命的基本行為,連最兇猛的獅子和豹狼都不殺多餘的食物,而人類竟然為了實行一種消費的時尚生活,大量浪費各種物資,然後面對生態破壞的惡果,仍然沒有勇氣實行節儉生活。

            孔子說:〝習慣早成〞,今天生活在消費主義社會裡的孩子們,從幼年便習慣浪費,一切都要求擁有更多更新,聽從廣告的話,遵從市場指使,沒有獨立判斷能力,更缺乏勇氣選擇做一個自主行為的完人。今天人們做環保的工作,多是捨本逐末之舉。

            〝你說得對〞,福特教授興奮地回應,〝正是giving up the fundamentals to seek triviolity,一句有意義的箴言。貴國文明久遠,智慧箴言特多,正是我必須努力宣揚的。〞

            我告訴他,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鄉村兒童都會應用的。中國的詩歌幾乎每首都有幾句箴言。此外,像《菜根談》、《增廣奇文》、《朱子治家格言》、《六祖壇經》、《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及《四書》等,都滿載智慧箴言,流行民間。應用智慧箴言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自然表意。

            當代英國哲人羅傑‧史克拉頓(Roger Scruton)闡釋箴言,說它有雙重作用。一是幫助兒童熟悉智慧和德行,以備在適當的情境中有效應用。二是促進智慧的有效承傳。箴言多數以最簡易的文字說明智慧,而且讀起來朗朗有聲,容易融入習慣。史克拉頓最初在劍橋研究〝倫理科學〞。他確認習慣從幼年養成,然後在反射性的行為表現出來,無需經過分析和反覆考慮。

            他用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闡釋勇敢行為,指出勇敢行為是懦弱和魯莽的折中,引生一種嚴重恐懼和趨於無畏之間的中道心態,平衡激情。勇敢者面對危險不會戰戰兢兢,可也不是不害怕的。他只是堅定又沉着,運用有效的行為應對挑戰,不選擇逃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