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離

(Through Rose-Coloured Glasses)

疏離 ( Alienation ) 是個六十年代的思潮。

那時代的青年人, 尤其是中產階級的, 受專上學院教育的青年, 大多數都不滿現實, 不願意走上父母的老路, 去追求那 “亞美利加” 拜金主義的美夢, 成為 “反叛的一代” 。

他們反越戰, 寧做 “和平主義” 的逃兵, 搞黑人運動, 學生通動; 他們的理想就是反政制, 追求 ”烏托邦” 的樂園 。

也有不談政治的嬉皮士 (Hippies), 投入毒品文化 (Drug Culture), 吸食 LSD, 大蔴, 来尋求自我的 high和解决。主張 Make Love, Not War. 對金錢全無興趣。Money, can’t buy me Love.

消極者更趨向虛無, 甚至遠訪印度法師取經, 或與社會疏離, 或組公社羣居。就算生活在社會, 喧嘩的人羣中, 還是感到孤獨, 與人隔絕, 不作溝通。正所謂 “各家自掃門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的心態, 過着疏離, 寂寞的歲月。

到了七十年代後期, 八十年代, 社會漸漸平靜下來, 一般的年青人, 早巳大學畢業或 dropped out, 巳成家立業, 思想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灣, 由嬉皮士搖身一變而為野心勃勃的入皮士 (Yuppies). Young Upward-mobile Professionals, 是列根的經濟政策 (Reaganomics) 的惡果。他們被認為都是貪婪, 過於現實的物質主義者, 又有自大狂, 自戀狂 (Narcissistic), 又是對社會和環境麻木不仁的野心家。他們深信, 金錢就是上帝 (Money is God) , 是地道的ME Generation 唯我主義者。

到九十年代 DOT-COM 泡沫破滅和近年世界性金融危機, 引至經濟大衰退, 再加上大企業貪婪 (Corporate Greed), CEO 都先中飽私嚢, 這都拜入皮士思想的遺毒所賜。

這次由美國 Sub-Prime Mortage 崩潰, 引起世界經濟大衰退, 影響尤大。Baby Boomers, 也許是以前的嬉皮士, 辛苦工作了數十年的公司, 突然裁員, 甚至倒閉関門。差不多巳到退休之齡, 卻突然失業, 加上金融危機, 退休金早以少了一半以上, 養老與將來, 都失去保障, 使人心惶惶, 又開始與社會疏離, 再感到孤獨, 與人隔絕, 不作溝通。

報載, 在紐約, 有一位流浪漢為了阻止賊人傷害一名女子, 結果自己受刀傷, 卧在路邊, 沒人理會, 因而死亡。

報載, 在多倫多, 在地鐵, 有一位七十九歲老翁, 被两名少年歐打, 還搶去銀包。而全車卻沒有人援手。

報載, 在温哥華, St Paul醫院, 最近設立一停放處, 無條件, 保正不作追究, 方便接納棄嬰。

疏離, 這個六十年代的思潮, 又再重現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