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藝品味 江紹倫

中國書畫

            中國人面對一首詩、一幅畫、或者一首音樂,都喜歡用品味來作欣賞,不單從客體去〝看〞藝術作品的主體美,而是投入其中,感〝味〞那美的特質和動力,它的神韻。

            品味的習慣由來已久。中國藝術追求意境的神在,藝術作者為了達到目的,往往在創作過程中做出〝心師造化〞的工作,不像西方藝術家那樣熱衷於捕追物的形象,而是讓外物融入己身,激發感情,並讓心靈追隨物我互動的變化,體驗其中的整體本質和面貎。

文化分歧

            我住在多倫多的時候,有一天接待一位西人同事到家中閒談。他看了掛在牆上的于右任寫的對聯〝聖人心日月,仁者壽山河〞,問我是否一種宗教的表象,有何內容。我把對聯的大意說了,並告訴他那是書法美。他怎樣也看不出美之所在,不能同意。

            接着,他又指着一幅黃賓虹的山水畫問我是甚麽。我聽了好笑又好氣,祗能按下表示無禮的回答,簡單地說,〝是山水風景〞。

            不料他卻無禮地發出狂笑,完了對我說:〝這那裡有甚麽風景?你不說我還以為是你哪位孩子用墨塗出來的抽象畫呢。對不起,我實在無法欣賞到美在哪裡。〞

            朋友是工商管理專門的教授,他所教的課程在六十年代還未吃香,而MBA熱浪亦未出現。我當時衝動地想教訓他一頓,叫他走出井底觀看天地。即時又可憐他和愛惜我們的同事關係,認識到我們畢竟生活在不同文化之中,就接受了他的言行了。

            後來我想,儘管我沒有對朋友表露惡意,自己當時還是苛刻的。他告別後是下午四時,冬天的屋外已是昏黑了。我試着不開燈看那張中堂,黑處盡黑,白處全空,要是不用心品味,看到的即如友人所得,是一幅潑墨抽象畫。

閱讀全文

1 thought on “國藝品味 江紹倫

  1. Simply, art appreciation is subjective and personal. Each person has a different yardstick, which may change from time to time. To accept a foreign art or culture, one may cultivate a new taste. The same can be said for philosophy.

    Live, and let live (not let die).–Y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