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出兵圍困鄭國。因為晉文公當年流亡在外,鄭伯(鄭文公)對晉文公不加禮遇,且勾結楚國,對晉國唔住。晉軍駐紮函陵,秦軍駐紮氾南。鄭大夫佚之狐向鄭伯講:「國家現在好危險!不過如果能夠派燭之武去遊說秦穆公,秦軍一定會撤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
鄭伯聽咁講,就去請燭之武 ,點知道佢一口推辭:「我壯年時,尚且不如人;而家年老,無咩用咯。」鄭伯說:「不能及早重用您,而家情況危急先至來求您,係寡人既錯咯!但是萬一鄭國滅亡,對您都不利啊。」燭之武終於答應。趁夜晚,用條繩子偷偷吊出城牆,出左城。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燭之武去到秦營,拜見秦穆公:「秦、晉大軍包圍鄭國,鄭國自知無得攀。如果滅鄭國對您有好處的話,就請您即管郁手喇。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不過秦滅左鄭國之後,將佢當作一個偏遠邊邑,第日來往要越過中間既晉國,我諗您都知道當中既困難。咁為乜要滅鄭國,無形之中益左晉國呢?
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鄰邦晉國力量更雄厚,秦國既力量就相對弱左。今日您放過東邊的 鄭國,鄭國會對秦國盡地主之誼,將來秦國人要往來經過,需要咩野,鄭國都會儘量方便,對您也無咩壞處嗟。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況且當年您對晉惠公有過恩惠,晉惠公仲答應將焦、瑕兩個地方讓俾您,點知惠公早上渡河回國,晚上就築起城牆防禦您了。這件事,您仲記得呱?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晉國點會有滿足呢?開拓完東邊的疆界,勢必擴張西邊。到時除了搶您秦國的土地,會去邊處搵土地呢?削弱秦國勢力來益晉國既事,您好好考慮啦!」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秦穆公覺得0岩聽,於是反而同鄭國結盟,並派杞子、逢孫、揚孫戍守鄭國,自己班師回秦國。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晉大夫子犯奏請晉文公,懲戒復秦國今次咁無義氣,兜篤攻打秦軍。晉文公說:「咁又唔好。當年若無秦穆公幫助我,我都唔會有今天既地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
依靠別人的力量得以成功,又反過來打番佢,咁係不仁既。攻擊秦軍,失去盟友,咁就係唔聰明。
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互相殘殺,代替原來既團結一致,都唔係用兵之道。我們都係返去啦!」於是晉軍也撤軍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