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多與〝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

節錄自“老子 — 大愛包容”__ 江紹倫

多元文化主義

Pierre Trudeau (1919-2000)

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中期,〝後現代化〞和〝一個世界〞格局促動大量的人流,由落後國家馳向發達國家,並從鄉土生活投入城市生活,造成新的社會結構和氣象。這兩種社會情況都不是容易治理好的事情。當時的兩個大移民國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美國採取〝熔爐政策〞(Melting Pot Policy),不論誰人進來做美國公民,都必須放棄原有的文化和語文,熔入美國社會,效忠政府的管治。

加拿大則不同,她這段時期的領導層都是學者和思想家,從皮爾遜,到杜魯多,到馬丁(Pearson, Trudeau, Martin),都是〝以百姓之心為心〞的賢者。他們深知人們的文化根源和做人方法都充滿智慧,如果給予包容和鼓勵,可以百川滙流,豐富並充實加拿大的原有文化。以此思想為基礎,杜魯多首相遂於1969年開始,研究〝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社會本質和結構,用以優化當時存在的〝雙語及雙文化主義〞政策。

他用了半年時間,在多倫多大學的聯校馬西學院(Massey College)廣召教授共同研究其事,每兩週集會一次,由他親自主持。事有揍巧,他當時正與女友瑪格麗特談戀愛,因為身為首相,常有保鏢隨身,很不方便。但是,大學不容許保安人員進內,所以,該學院便成為他與愛人幽會的好地方。

討論以〝加拿大彩磚圖〞(Canadian Mosaic)的理想社會美景為據點,說明善用每一個新移民所代表的文化優點,砌成一幅和諧、美麗、又充滿創作活力的前景。這樣的一個理想社會,必須立法建造一種兼有容忍(tolerate),同化(assimilate),和安撫(accommodate)人民之中的各種差異和特點的精神和政制,鼓勵大家發揮從祖國帶來的文化特色,在加拿大生根開花。

作為移民國家的加拿大,其人民的文化差異有多大呢,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加拿大人民由超過二百個民族族群組成。她的原居民紅番和愛斯基摩人,加上早年來自英國和法國的〝建國民族〞,合起來只有現代新移民族群的一個小百分點。

我們分析,這樣一個國家如果只有容忍和安撫的多元文化主義精神,實在不夠積極。容忍往往是消極的接受,內涵不反對的心態。同化有主有賓,由主人以其價值觀和習慣同化新來的移民。安撫亦有尊卑的區分,由强者安撫弱者。三種態度都並不平等看待新移民,更不尊重他們所特有的文化權能和動力。我曾參予討論,在會上介紹老子的智慧。我解釋他的包容精神,如何用寬大的胸襟內涵〝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的大愛智慧,平等和積極對待他人。由是,老子成為當時的討論專題,很受大家注重。

結果大家取得共識,採用杜魯多先生的建議,決定用〝慶讚文化多樣性〞(celebrate cultural diversity)作為前提思想,寫成加拿大專有特色的《多元文化主義法令》,由杜魯多首相於1971年10月8日提交國會通過。法令規定政府設立一個多元文化部,由部長主理多元文化主義的大小事務,鼓勵每一個少數民族發揚他們的原有文化。

杜魯多是現代一位傳奇人物。他畢生是虔誠天主教信徒,卻於青年時期追隨社會主義理想。後來,他於1960年加入自由黨,以博學敢為著稱,創下輝煌政績。他兩次當選為加拿大首相,在位共十五年,留下逾十件不朽政績,包括領導加拿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建立《多元文化政策》和《人權及自由憲章》。

他60歲以後喜歡靜坐默思,其思想超越天主教教規,漫遊世界文化精華,包括老子的道法自然。1984年2月29日晚,他在雪地上行了很長時間,舉頭與滿天星斗對話,立下退休的決定。他公告世人,他如何觀照宇宙萬物,獲得處理自己生命的靈感。

《老子‧二十三章》說:〝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老子的智慧萬古常新,偶然傳去外國與智者相見,即時引起共鳴。〝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十七章》),杜魯多長期擔當首相要職,他的外交內政和個人行為,都給國家人民留下美好成績和好榜樣,出於包容全球200個民族不同文化的大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