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與譯詩 江紹倫

談詩說字

            在近代文人中我比較敬重聞一多(1899-1946)。他勤奮、誠實,教人孜孜不倦,治學嚴謹,不像他同代中的一些固執一見,隨意貶古媚今的文化紅人。聞一多在《冬夜評論》中說:〝詩人應該感謝文字,因為文字作了他的‵用力的焦點′,他的職務(也是他的權力)是依然用白爾(Clive Bell)的話,‵征服一種工具的困難′ — 這種工具就是文字。〞

            中國文字建基於象形,派生出形聲,會意,和指事等文字分類,獨樹一幟。相比,英文不用視覺符號表示概念,而它的a、e、i、o、u 母音亦不含意義。所以,中國詩和英國詩之間存在着天然的差異。

            中文有哪些特點呢?說來話長。作為表意工具,中國文字最早用於詩和卜卦,其傳意以即時打動人心為旨。然而,我們今天看詩評,多數認為詩的至高境界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佛教傳入以後,禪家主張〝默然〞相通,因為〝一切言說,皆離生相〞也。

            不過,綜觀幾千年的詩史,詩旨、詩體、詩用、詩美的演變都相當複雜,而文字的應用,亦跟隨變動而每有新的發展。如今,我們欣賞古詩,兼作翻譯,對文字的認識都必須考究多種層次的演變,包括中文的視覺效應,意像建構,直觀意覺,意脈淺深,對仗空間,天道人心,字眼句法,矇矓美緻,和簡樸歸真等,盡是英文所無的。

            怎樣算是好詩呢?宗白華於《新詩略說》裡指出,好詩應該〝用一種美的文字 — 音律的繪畫的文字 — 表寫人底情緒中的意境。〞聞一多在《詩的格律》裡補充說:〝……我們的文字是象形的……中國人鑒賞文藝的時候,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來傳達的。原來文學本是佔時間又佔空間的一種藝術。既然佔了空間,卻又不能在視覺上引起一種具體的印象 — 這是歐洲文字的一個缺憾。我們的文字有了引起這種印象的可能,如果我們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

閱讀全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